一直以来,苏绣这一传统艺术始终是民间自发传承,传统产业发展富民后,如何打破小农思想和“小富即安”心态,引导传统产业富民可持续性发展? 本着“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苏州高新区投资34亿元重点建设“苏绣小镇”,充分盘活政府手上的存量资产,搭建集聚产业发展的实体载体,预计3年内将建设完成。 “苏绣小镇”位于苏州西部生态旅游度假区(镇湖街道),规划范围西至东城路,南至湿地公园,北至东渚镇,东至纵一路,占地约3.8平方公里。今年5月,“苏绣小镇”入围我省首批25家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7月入围2017中国文化旅游融合先导区试点。
 据介绍,在规划设计上,“苏绣小镇”始终坚持“非镇非区”的理念,追求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根据规划,绣品街将打造成步行街,并实现景观全面提升,预计改造详细设计方案本月底可完成,未来,北小镇将承担起“生产”片区功能。景观提升后,民间自发建造,景观设置水平层次不齐,商业配套不足等问题将得到彻底改善;绣品街内还将引入太湖水,打造水系景观带;此外,还将设置文化会展、产业创新孵化等板块,对苏绣文化和记忆进行创新性传承,实现产业集聚。而绣品街的南端将形成与北入口完全不同的风格和功能,将打造一个小镇客厅,建成后将承担展陈、商务、科普、会务、招商等功能,预计改造详细设计方案也将于本月底出炉。 依托太湖湿地公园,南小镇将承担起“生态”片区功能。规划将立足湿地生态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为今后吸引、驻留外部导入人群提供商务、休闲、娱乐功能,实现生态与文旅的结合。 针对没有工业和第三服务业,生活配套不齐全等问题,本着不大拆大建的原则,贯通小镇南北区域将建造邻里中心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及康体娱乐设施,填补生活社区配套的空白,承担起“生活”功能。 小镇规划围绕传统、再生、未来三个核心,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带,构建苏绣生活创新轴和传统再生发展轴,形成“一带双轴三核”的结构,最终实现苏绣产业的高端集聚,建成以弘扬苏绣文化和提升苏绣产业为主,彰显太湖生态的宜居宜业宜游特色小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