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绣法介绍
《韶山》的绣法
韶山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乡,是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绣面上,一幢简朴的农舍,座落在万绿丛中,人们怀着对毛主席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越过千山万水,前来瞻仰毛主席的故居,学习毛主席的伟大革命实践,缅怀中国的革命史迹。绣面远处,巍巍群山环抱,雄伟壮丽;近处青松、翠竹,苍劲、挺拔,郁郁葱葱。刺绣工人经过努力,用乱针法绣出了韶山新貌。
针法
乱针绣(直、横交叉)。
绣法
(一)蔚蓝色的天空,万里无云:绣这平静的天空,线条用横、斜交叉,不宜太乱,以天蓝与湖蓝拼色打底,而后逐步绣密、加色。在远山与天空交接处可略加淡桔红色,表现阳光的色彩。
(二)雄伟的韶山:根据山的体势确定丝理,绣时用直、斜交叉线条拼色打底,而后逐步以细线条绣密,加影响色,线条宜乱。远山用色为灰蓝、灰绿、青紫,针迹较长,线条略细。近山用色比远山略深,如青灰、深灰绿、红紫、青紫等,线条略粗、交叉宜乱。
远山上隐隐约约的树,可用较深的青灰、青绿、灰绿色线绣,线条短、乱交叉。用色有深、有浅,有的清晰、有的模糊。在远山与天空交接的边缘,可用较细的天空色淡蓝或淡湖蓝线条与山的颜色如淡青灰、淡青绿线条互相参差,使山的整个边缘朦胧不清,造成山离得很远的感觉。
(三)树:绣树时可以运用色彩来分清前后层次。后面的树,层次不必清晰,用灰绿和青灰色。明的部分与暗的部分色阶相差宜接近。用青灰色可帮助将树推远。绣树梢的线条要细而稀,看起来有随风摇曳的感觉。
前面的竹与树,明暗层次清晰,色彩鲜明,要用翠绿、石绿、黄绿等色线绣。竹丛要绣得蓬松,富有生气。绣时先用基本色打底,后逐步加色。明部用色宜浅;暗部用色宜深,如深墨绿、深咖啡等。明的部分与暗的部分色阶距离宜远,以分清层次明暗。
(四)绣建筑物时,要注意线条挺直,轮廓透视正确。线条斜,房子也就倾斜,会影响艺术效果。
瓦房:先绣墙与窗户。线条先用横、斜交叉打底,而后逐步绣密、加色。线条宜长而不宜太乱。墙上的灰缝(即砖缝)是有规律性的条纹,绣时不必一一明显绣出,只要在较清楚的明部施出几条砖缝即可。屋顶上瓦的表现方式也类似上述绣法。但要把条纹施得有深、有浅,有的清晰、有的模糊,不能太呆板。
墙的色彩,明部用土黄、灰黄、淡红棕、淡秋香黄偏绿;暗部用深土黄、红赭石。窗为深褐色、咖啡色。瓦为灰绿、深灰、紫色和青灰色。
草房:丝理顺草的覆盖层次绣,直、斜交叉,线条宜粗而乱,用基本色打底,然后施出层次(即重迭的深影)。但线条有粗、有细。用色为土黄、棕色、褐色,并加阳光色(即淡黄偏红)。
(五)人与红旗:人的丝理统一直、斜交叉,只要分出明暗,不需太详细,衣服上的高光绣得淡,暗部绣得深,远处的人群,只要绣出明暗块面即可。色彩:白色、蓝色、青紫、深绿、军绿、红赭、咖啡色。红旗按照旗子飘舞的丝理绣,线条不宜太长、交叉不宜太乱,转折处线条要细而短。色彩:大红、桔红、红棕、米黄。
这样绣出来的整幅画面色彩鲜明,生气蓬勃,呈现出一派庄严壮丽的景象。